CAFS现场报道
中国,大连“冰与火”之争自ACC之后席卷全球,至今依旧热度不减。年7月9日,第十四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之房颤好声音·思与辩论坛上,专家们齐聚一堂,对射频消融与冷冻球囊孰优孰劣阐述各自的观点,希望寻求一个能被广大临床医师认可的结论。
正阵发性房颤首次选择冷冻球囊——大势所趋
医院张劲林
作为资深的射频医师,刚开始接触冷冻球囊技术时,内心总有种说不出的排斥。但是从中国现状和我院开展情况来看,观念已经逐渐改变,阵发性房颤首次消融使用冷冻球囊将来可能成为一种趋势。就如会手动档的老驾驶员,对使用自动档的年轻人有种优越感,但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自动挡,因为方便;又比如手机拍照可以即刻上传 ◆◆◆◆◆
反冷冻球囊PK射频消融
医院韩冰
正如正方辩手所说手机相机功能与专业单反相机的例子,恰恰说明了专业技术的难能可贵。因为手机拍摄虽然零门槛,但在专业摄影师的手中,构图、光线等处理仍然远胜普通人。而作为真正的摄影大师,应用专业单反相机后更是如虎添翼。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孰优孰劣?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第一回合:一代冷冻消融(CB)初战射频消融(RFCA)早期的单中心CB应用经验:5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7例需要使用两个球囊,24例需要增加RFCA后隔离,平均手术时间及曝光时间分别为+min及52+36min,4例发生膈神经损伤,34例术后未复发。另一项来自3个中心的例房颤患者的应用经验,接受冷冻球囊消融后,9.5%的病例需要使用两个球囊。这在国外也许不成问题,但由于价格的因素,在国内很难被患者接受。手术时间中位数为min,曝光时间中位数为40min,时间明显长于射频消融,而使用28mm球囊曝光时间明显长于23mm球囊(46minvs.33min),26例发生PNP病例中,有24例使用了23mm球囊。而且,对于持续性房颤消融效果不理想。更大样本量的单中心研究显示:例房颤患者,91%可以仅使用球囊隔离,例仅使用23mm球囊,例仅使用28mm球囊,例使用了双球囊。对一代CB的应用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共纳入的例阵发性房颤及87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72.2min,平均曝光时间46.0±13.3min,时间仍然很长。来自德国的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多中心注册研究,手术时间差别不大,冷冻球囊曝光时间和剂量远远高于射频消融。
一代CB初战RFCA结果:对于阵发性房颤CB与RFCA效果相当;部分病例仅使用球囊不能隔离肺静脉;部分病例需要使用两个尺寸球囊;可能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及更多的曝光剂量;明显的膈神经损伤发生率。
第二回合:二代冷冻球囊再战射频消融与一代冷冻球囊相比,二代冷冻球囊手术时间及曝光时间明显更短,而膈神经损伤发生率24.4%,明显高于一代球囊的10.6%。此外有3例术后发生左房食道瘘的报道,均导致患者死亡,1例使用一代28mm球囊,2例使用二代28mm球囊。JCE发表的1篇二代CB与RFCA比较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冷冻球囊组曝光时间长,总的手术时间短,膈神经损伤率高。总体上,针对阵发性房颤冷冻球囊组效果较好。
二代CB再战RFCA结果:二代CB使用更方便,效果优于一代CB;然而,膈神经损伤、食道损伤机会或可增加;相对于非压力导管的RFCA,略占上风。
第三回合:二代CB决战Contactforce压力感知导管?Europace发表的1篇单中心研究对二代CB与CF进行对比。基线治疗未见明显区别,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和剂量上Contact-force占优势。另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略有不同,手术时间和曝光时间冷冻球囊组略短,而曝光剂量较高。有个例报告发现,冷冻50s后左主支气管内形成冰块,但没有对可能的后果进行分析。
二代CB与CF相比未见优势;冷冻球囊固有的弊端,如隔离范围较小,仅能行肺静脉隔离,膈神经损伤等问题依然存在;过度冷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最后,冷冻消融只是一种在房颤导管消融成熟的中心可以选择性应用的“替补”技术。应在成熟的电生理中心操作,而相对不成熟的电生理中心如果绕过学习门槛,直接学习冷冻球囊并不可取。冷冻消融毕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万一出现房扑、其他触发灶等情况如何解决?另外绕过学习曲线,意味着失去了深入学习和训练的机会,很难成长为成熟的中心或术者。所以,如果甘于只做基础工作,那么可以使用冷冻球囊,但真的追求卓越技术希望成为优秀的术者,就应该严格训练射频消融技术,之后可以学习冷冻球囊技术。
◆◆◆◆◆ ◆◆◆◆◆
The14thAtrialFibrillationSymposium专家点评
辩手陈诉完各自的观点之后,引发了现场专家的激烈讨论。专家认为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射频消融需要熟练的技术,就像反方辩手所说万一出现房扑,该如何处理?术者还是应该具备电生理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室上速消融的操作技术之后,才可以治疗房颤。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家,在不同中心进行教学演示,也需要万分注意,因为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对于刚开始开展相关技术的中心而言,需要从基础开始学习。
针对并发症的问题,冷冻球囊虽然会有像膈神经损伤这类问题存在,但大多可以恢复。食道瘘发生率虽然只有0.04%,但这还不包括未报道的病例,其后果非常严重,术者有时甚至不知道为何发生。或许2~3例食道瘘的发生,冷冻球囊就有可能被FDA停用。如果排除这一问题,单论冷冻球囊的操作的确更为简单易学。另一位专家则表示,国外有中心使用食道温度计,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温度过低而造成的食道损伤,建议使用鼻管,将非常细的温度计插入其中,同时可以请麻醉科的医师协助。
也有专家支持正方观点,提出冷冻球囊技术更注重解剖学概念,从食道下进行穿刺,寻找到较好的穿刺点,可以减少技术上的难度。在正确的穿刺点下,冷冻消融技术会有巨大的优势。如果电生理中心有食道超声,在其支持下进行偏前、偏下的穿刺,冷冻球囊消融将会是阵发性房颤的首选。
会场上,专家们各抒己见,不可否认两种技术各有优势,最后选择哪一种方式,还是需要临床医师自己去思考,寻找合适自身和患者的技术。但所有专家都同意,任何技术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规范化的操作,重视每一次手术。今后,也许还会有新的技术能够弥补两者的不足之处,而这有待所有的医学家继续去探索、发现。
The14thAtrialFibrillationSymposiumEND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北京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jbzz/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