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1. 病因
多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疾病病人,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其他病因有甲亢、急性缺氧、高碳酸血症、血流动力学紊乱等。部分不能查到任何病因的、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疾病证据患者的房颤,称为特发性房颤。目前我国,非瓣膜病房颤已占发病的首位。
发生心房颤动可导致心房丧失排血功能,使左心排量比正常窦性心律时下降20%~30%;快速心室率的房颤可诱发心力衰竭;由于心房失去正常收缩功能,心房内血流缓慢、淤滞,可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导致外周动脉血栓栓塞。
2.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与心室率的快慢有关,慢房颤时除感活动能力下降外可无其他症状,快房颤时可感心悸、胸闷、气短、活动受限。心室率>150次/分时,可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房颤病人有较高的体循环栓塞发生危险(发生脑栓塞的几率比无房颤者高6~7倍),尤以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脱垂合并房颤者最高。
心房颤动的触诊特点: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室律绝对不整、脉短绌。
3.心电图表现
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极不规则的、形态与振幅以及时间间距不一致的颤动波,称为f波,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QRS波群大致正常,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在未接受治疗或房室传导正常者,心室率一般为l00~160次/分。
1
2
下一页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jbzz/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