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房颤按发作情况可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前者指初次发作且在24~48h以内的房颤;慢性房颤又可分为阵发性房颤(可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需干预治疗后始能终止)和永久性房颤。

  病因和发病机制

  房颤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西方国家人群中患病率约为2%,国内大样本调查患病率约为0.77%,且均随着年龄变老而患病率升高。其病因与房扑相似,多见于器质性心内外疾患。但阵发性房颤亦可发生于无心房肥大、心功能不全及相关心内外疾病患者,称为特发性房颤或孤立性房颤。

  房颤的发病机制是各种致病因素(包括离子通道病变)引起心房肌细胞电生理异常。表现为①心房内发生多发微波折返(multiple wavelet re-entry);②肺静脉、腔静脉或冠状静脉窦等开口部位有快速发放冲动灶(rapid firing focus)。前者多与房颤持续相关,后者多与房颤触发相关。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jbzz/1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