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指的是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和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的其中任一种或多种出现异常情况,都可叫做心律失常。临床上可将其分为五大类。这五大类中又含有数个小种。和很多疾病一样,心律失常根据其严重程度,也有需要治疗和无需治疗之分。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那些心律失常需要治疗。
首先,临床上的五大类指的是过早搏动——又称早搏、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以及心动过缓。在这五大类中,根据发病位置不同又可分成数个小类。其中,有一些是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性心动过速约占心动过速的6%到10%。症状较轻的患者会出现房速的短阵发作,发作后可恢复。严重者可持续数年发作不间断,从而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症状。部分患儿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痊愈,但有约40%的房速患儿治疗困难,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选择射频消融治疗,以做到根治。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数情况下,医生可通过心电图做出诊断。包括预激综合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以及在小儿少见的心房纤颤。这样的心动过速症状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防止心动过速加剧,导致心脏负担过重。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通常属于生理性的心律失常,主要是受各种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除去诱因,适当休息即可缓解,不需要特殊治疗。当然,窦性心动过速也有病理性的,通常是甲亢、心肌炎等的伴随症状。如果确定是病理性的心动过速,则需要通过一些药物治疗,不需要手术治疗。
室性早搏(室早)本病多数的预后良好。偶发早搏的患儿多没有明显症状,常在体格检查或做心电图时才被发现。长期频发的早搏,可能导致左心室扩大和心功能不全,可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射频消融治疗。
除此之外,一般的情况下心律失常不需要额外的手术治疗。患者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情,培养合理健康的作息,都有利于心律失常的恢复。不过,如果遭遇心律失常,仍应当先寻求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
各种类型房颤的治疗对策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根据不同类型的房颤,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
1.阵发性房颤:在房颤发作时,即可选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也可选用复律的药物。对发作频繁者,在其发作的间歇应使用作用于心房的复律药物,而不应选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
2.持续性房颤:其治疗对策包括:1)复律和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复发。2)减慢心室率和抗凝。如选对策1,应考虑用作用于心房的复律药物,选药原则同阵发性房颤;如选对策2,应选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
3.永久性房颤:治疗上应选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和抗凝药物。
(1)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的同时有正性肌力作用,可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房颤病人。因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的机制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间接作用于房室结,延长其不应期,增加隐匿传导,所以洋地黄类药物可满意控制睡眠与静息时房颤的心室率。而在活动时交感神经占优势或在肺心病、哮喘、急性左心衰竭、围手术期等危重急症时,交感神经兴奋状况下,洋地黄类药物疗效有限。
(2)β受体阻滞剂,可拮抗交感神经活性。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而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不但对睡眠或静息状态,而且对运动时的房颤均可有效控制心室率。
以上所有房颤在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还可以选择外科治疗,而且成功率比内科治疗要高。尤其是瓣膜相关性的房颤,建议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做外科房颤消融手术。
魏以桢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医院心外科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擅长疾病小儿及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主动脉疾病、大血管疾病的介入及杂交技术
长按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较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jbzz/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