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医院加仑
传统Valsalva试验定义:
Valsalva试验是令病人行强力闭呼动作,即深吸气后紧闭声门,再用力做呼气动作,呼气时对抗紧闭的会厌,通过增加胸内压来影响血液循环和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进而达到诊疗目的的一种临床生理试验。因其由意大利解剖学家AntonioMariaValsalva于年提出而命名。
临床意义:
通过增加胸腔内压力,显著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兴奋迷走神经;如(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通过valsalva动作兴奋迷走神经终止室上速发作;(2)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时,通过valsalva动作,减少回心血量使杂音增强,用来鉴别杂音;(3)二尖瓣脱垂导致二尖瓣反流,通过valsalva动作使杂音增强。(4)通过valsalva动作,左右心发生的杂音一般均减弱,而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杂音增强。临床医生常用此动作帮助鉴别杂音的性质和来源。valsalva动作时间不可过长,不然会导致脑血流和冠脉血流的减少。
对于首次急诊就诊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Valsalva动作因其简单、安全常常被作为首选治疗。尽管获得推荐,但标准Valsalva动作的成功率很低,只有5%~20%。这时患者通常还需要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如腺苷注射。然而,该方法的副作用明显,很多患者报告注射药物时有濒死感。改进型Valsalva试验近日,《柳叶刀》(Lancet)发表了一项新研究(REVERT)。研究显示,对于到急诊科就诊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将Valsalva动作稍作改进,即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来自英国的研究者在10个急诊科对超过例患者进行研究,试图了解改变Valsalva动作的姿势是否可以提高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这是第一项评估该技术方法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终点为干预后1分钟恢复窦性心律。
Valsalva动作的改进之处是,患者在半卧位憋气之后立即改变体位——平卧并由工作人员抬高其双腿。研究显示,采用传统半卧位的标准姿势,只有17.5%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而改进方法后,治疗成功率达到43.5%。这提示,Valsalva动作经过改进后,治疗成功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通过改变姿势,增加回心血量,很多患者的心律恢复正常。研究者指出,这种简单、安全且无需费用的技术改进,可以大幅提高Valsalva动作的成功率,故其研究结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昆明白癜风治疗医院皮肤病医院哪家最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zlcs/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