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静,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心律失常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起搏学组及房颤专业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电生理女医生联盟副主席,天津市心律学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心血管病学委员,北美心律学会会员。《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委。
点评引言:核磁共振检查是目前诊断,肿瘤和软组织疾病及脑部疾病最准确和有效的无创检查手段。应用非常广泛,在美国统计,美国每年接受核磁检查的人数大约在万人次,在我们国家医院都有核磁检查的设备,可见应用市场的广泛,但是对于核磁检查来说它唯一的禁忌证就是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所以,既往对于安置起搏器的患者来说,核磁检查成为了终身的禁忌,随着核磁兼容起搏器的问世,这一问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病史资料(男,84岁,60kg)就诊日期:年8月11日。
主诉:间断头晕伴胸闷、气短2年,加重半月。
现病史:患者始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头晕不适,伴胸闷、气短,无眼前黑矇,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医院住院,具体诊断不详,住院期间多次建议患者行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均拒绝。此次入院前1月,患者因头晕加重,不慎摔倒,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梗;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平均心率49次/分,最慢25次/分,最长P-R间期ms;Ⅱ、Ⅲ、aVF、V5-V6导联波活动后低平、倒置,ST段无明显改变。我科医师会诊后指出:患者符合置入永久起搏器指征,建议安装永久起搏器。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科就诊。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饮食、夜休差,二便正常。
既往史:患者既往有多年脑梗塞病史,目前左侧肢体严重功能障碍。高血压病病史多年。具体用药不详。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疟疾、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疫水接触史无烟酒嗜好。
体格检查:体温36.2°C、脉搏77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80mmHg。
实验室检查:正常。
入院心电图:严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伴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超声心动图:双房大,主动脉硬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低,二尖瓣、三尖瓣返流(少量)。EF70%。
影像学检查:CT、MRI均显示脑萎缩。
心功能等级:Ⅲ级。
初步诊断病证:1.严重心律失常-心房纤颤伴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3.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4.脑梗塞后遗症;5.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危险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可,年龄大,手术有一定风险。
诊疗策略:患者目前属于起搏器绝对适应证,年龄大、心房颤动,目前主要问题是解决患者心率缓慢问题,但因患者脑梗塞病史,且日后需行头颅核磁等检查,故可行单腔抗核磁起搏器。
术前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49次/分,最慢25次/分,最长P-R间期ms。Ⅱ、Ⅲ、aVF、V5-V6导联波活动后低平、倒置,ST段无明显改变。
手术过程手术时间:入院第四天。
手术过程(一):经静脉放置起搏导线。右室导线位置:室间隔。
手术过程(二):导线电学参数。
手术过程(三):制作囊袋、植入起搏器。
手术过程(四):手术影像
手术总结:术前心电图
术后心电图
术后管理与随访术后检查:术后5天起搏器程控,工作正常。
术后程控(一):术后5天。程控模式:VVI;参数:BR:60min-1;观察指标:心室电极感知、阈值、阻抗。
术后随访:是否有事件发生:否;电池寿命:13.4年。
术后程控(二):术后两个月。程控模式:VVI(MRI扫描前);参数:BR:60min-1;观察指标:用MRI手持激活器改变起搏模式:红灯亮,MRI模式未激活,不能进行MRI扫描;绿灯亮,MRI模式激活,可以进行MRI扫描,起搏模式变为VOO85min-1。
程控模式:VOO(MRI扫描时);观察指标:MRI扫描时的心电图。
程控模式:VVI(MRI扫描后);观察指标:MRI扫描后,心室电极感知、阈值、阻抗。
病例总结病例特点及其解决方案:该患者一般情况可,年龄大,心房颤动伴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属于起搏适应证。但因患者脑梗塞病史,日后需行头颅核磁等检查,故可行兼容核磁扫描单腔起搏器。
该病例需要选择该器械植入的理由及体会:中国植入起博器的患者人群平均年龄在65~70岁左右,而这部分人群正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的高发年龄。核磁扫描在诊断癌症、骨关节疾病、大脑、脊髓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检查手段不可企及和替代的。然而,传统的起搏器可能会与核磁扫描设备产生相互影响,导致心脏起搏器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可能使导线头端过热而造成心内膜灼伤的危险。因此,以往大量的起搏器植入患者是被禁止接受核磁扫描检查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市面上出现了多款兼容核磁扫描的起搏器及其导线系统。其中,圣犹达公司的兼容核磁起搏器及导线,因其可接受1.5T全身无限制部位扫描,且扫描时的特定吸收率(SAR值)最高可达4W/Kg,与人体可以接受的最大SAR值相同。而其他同类产品可接受的最高SAR值仅为2W/Kg,会对核磁扫描形成限制。同时,圣犹达公司还配备了便携激活器,在核磁扫描前后,用便携激活器进行程控模式的更改,比程控仪更方便。该患者术后2个月,在我院行头部核磁扫描,一共进行了4个序列的扫描,其中2个扫描序列的SAR值超过2W/Kg,最高的一个序列达到2.97W/Kg。扫描前后我们对起搏系统均进行了程控随访,发现整个系统工作稳定,可以放心进行核磁扫描。
医师介绍张明,西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曾在中医院进修学习一年,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的诊治。开展经桡动脉心血管介入技术,外周血管造影术、颈动脉及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冠心病的珍诊断及介入治疗。高血压危象和重症心力衰竭的抢救,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及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导管射频消融术。发表论文5篇。
专家点评许静教授:这是一个房颤伴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且有头晕晕厥等症状的老年的患者,起搏指征是很明确的;从超声心功能检查来看,射血分数尚可,无明显的收缩功能不全,所以单腔起博VVIR的功能基本上能满足需要。但这个患者,一个老年男性,还有其他的合并症,比如高血压,以及脑梗塞史,对于有脑卒中史或者有高危脑卒中凤险的患者来说,核磁共振检查可能是今后所要面临的问题。好在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核磁兼容的起搏器,你们这个患者正是选择了核磁兼容起搏器,术后又进行了核磁检查,这个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由于起搏器的患者一但安置永久起搏器后,需要终身携带,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这个患者身体内没有其他金属植入物,无论年龄大小,核磁兼容起搏器都是第一选择。但是由于价格的限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够接受核磁兼容起搏器,所以,已经有核磁检查需求的患者或者是高危的核磁检查需求的病,应积极建议患者置入核磁兼容起搏器,以备今后需要。那么哪些患者属于核磁检查的可能的需求患者群?这包括有脑卒中的患者,房颤的患者,高龄人群,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的高危患者,身体内有肿瘤的病史,有软组织疾病的病史,或者是有骨关节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都是核磁检查的潜在需求人群,对于这部分的患者,由于价格问题如果暂时接受不了核磁起搏器,也可以预先植入核磁兼容电极,以便今后在需要核磁兼容起搏器的时候,简单的更换就可以了。
由于核磁兼容起搏进入我们国家时间不长,一些规范化的培训还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除了心脏科医生要了解外,对放射科医生的培训非常重要。因为既往在放射科医生概念中,置入起搏器的患者是绝对不能做核磁共振检查的,所以应让放射科医生了解核磁兼容起搏器,否则就像我们买了一辆电动汽车但是没有充电设备。医院安置核磁兼容的患者约占总起搏人数的15%,另有部分患者预先安置了核磁兼容电极,我们曾有两例患者,需要做核磁检查却被放射科医生拒绝。所以,放射医生的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让放射科的医生也了解核磁兼容起搏器的特点,以便消除顾虑,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
目前学会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为此近两年由张樹,黄从新教授牵头与放射学会的领导共同组织了培训团队,在全国各地对心脏科医生和放射科医生巡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国家毕竟非常大,要让更多的放射医生了解和给别人提供检查,任重而道远。
北京白癜风手术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jbzz/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