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静脉及肺静脉前庭是房颤触发和维持的重要基质。但是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成功率和复发率均不够理想。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挑战肺静脉电隔离是房颤消融基石的概念。我们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房颤消融术式: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PAR)消融(图4),该术式通过对心房基质进行有序疏理,破坏房颤形成的可能机制,从而阻止房颤的发生和持续。
该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对比观察PAR消融与肺静脉电隔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将8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PAR消融组(42例)和电隔离组(44例)。平均随访14个月。采用解剖标测和电位标测相结合的标测方法设计消融线。所有放射状线性消融线均起自肺静脉口,终止于肺静脉-左心房交界处(肺静脉电位消失处)。以局部双电位(肺静脉电位及左心房电位)处或房颤时复杂碎裂电位处作为消融靶点。以完成所有预设消融线、房颤转复窦律且房颤不被诱发为消融终点。把心电记录到持续至少30s以上的房颤(包括房扑及房速)定义为房颤复发。PAR消融组38例患者采用每个肺静脉3条消融线术式消融,4例患者在左上及右上肺静脉采用了4条消融线术式。PAR消融后,所有肺静脉均未被隔离。对照组44例患者均完成肺静脉电隔离。
平均手术时间在PAR消融组(±21)min,电隔离组(±39)min(P<0.01)。平均曝光时间在PAR消融组(25±5)min,电隔离组(32±9)min(P<0.)。随访期间,PAR消融组有2例接受2次手术。电隔离组有4例接受2次手术。在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PAR消融组31/42例(74%)维持窦性心律,电隔离组22/44例(50%)维持窦性心律(P=0.)。包括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律的患者在内,PAR消融组为36/42例(86%),电隔离组为26/44例(59%)(P=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仅消融策略是房颤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HR0.31,95%CI0.12-0.78,P=0.)。PAR消融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减小,且左心房内径减小主要发生在房颤未复发的患者,较电隔离组更为显著。研究未发生心脏压塞及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
研究提示,PAR消融是一种简单、安全且有效的阵发性房颤消融新方法,较肺静脉电隔离所需手术时间更短,曝光时间更少。只需一次房间隔穿刺,且可省去LASSO导管,是一种有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阵发性房颤消融策略。(赵学摘译并审校)
CircArrhythmElectrophysiol,2,6:-.
全文号:CIRAEP(2-6-2-)
本文来源自《中国心血管医师》杂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jbzz/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