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少斋主说中医复杂性先心病术后偏身

某,男,36岁,邵阳市人。门诊病历。

年12月1日首诊:患复杂性先心病(SLL型:室间隔缺损,矫正型大血管转位,肺动脉瓣狭窄,右室流出道梗阻,右旋心),年10月10日于湘雅二院(中南大学湘医院)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肺动脉瓣狭窄切开术,右室流出道疏通术。1年前因肺部感染服用西药(具体不详)后出现盗汗,曾于多处就诊效果不显。现症见:盗汗甚,汗冷,夜间需换衣3次,感冒后加重,左半身汗出多,右半身少汗,喝热汤亦大汗出,畏寒,偶发寒颤,冷入骨,口干,心悸,气短,疲乏,焦虑,偶发心痛,持续1-2秒,能自行缓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检查资料:医院(-4-8)彩超示先心病: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起搏器安置术后(室水平未见明显残余分流):全心增大,主、肺动脉稍宽;肺动脉瓣二叶瓣(先天性畸形)、射流速度增快并轻度返流;二、三尖瓣轻中度返流,主动脉瓣轻度返流。

西医诊断:复杂性先心病(SLL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起搏器安置术后心房扑动

制附片(先煎)5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10g,大枣10枚,生姜3片,桑叶15g,茯苓30g,煅龙骨(先煎)30g,煅牡蛎(先煎)30g,柴胡10g,黄芩6g。×7剂。

辨治思路详解:心悸,气短,疲乏,焦虑,偶发心痛乃心气亏虚;畏寒,偶发寒颤,冷入骨,乃肾阳亏虚;盗汗甚,汗冷,畏寒,营卫不和也;汗出偏身,升降失常,阴阳不和,方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龙骨、牡蛎收敛止汗,佐以柴胡黄芩调和阴阳;加制附片温补肾阳;大剂量茯苓能补心气止心汗,大剂量桑叶敛肺汗,乃前人之经验,其汗证病发心肺疾患后,故用之。

年12月10日二诊:上症稍有好转,仍盗汗,心悸,气短,疲乏,畏寒,身冷,大便溏,日2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白参10g,黄芪30g,升麻5g,柴胡5g,桔梗10g,制附片(先煎)15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10枚,龙骨30g,煅牡蛎30g,麦冬10g,远志6g,茯神15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10剂

辨治思路详解:诸症未见大的好转,辨证当重新审视。服前方后便溏,结合用药,方中黄芩苦寒伤阳,患者素有阳虚,复因黄芩苦寒损伤脾阳,故见便溏,苦寒之品不可再用,去黄芩。患者心悸、气短,为宗气亏虚之明征,宗气“贯心脉以司呼吸”也,故方以升陷汤去知母加人参升补宗气。盗汗,畏寒,身冷为素有阳虚,卫外不固,以制附片、桂枝汤温补肾阳,调和营卫。加龙骨、牡蛎收敛止汗。汗出日久必损阴津,故加麦冬、五味子养阴,心悸,焦虑乃心神失养,佐远志、茯神养心安神。

年12月24日三诊:盗汗大为好转,下半夜无汗出,仅上半夜需换衣1次,夜间心悸好转,精神转佳,食后胃脘饱胀,反胃,畏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白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10枚,煅龙骨(先煎)30g,煅牡蛎(先煎)30g,法夏10g,苏梗10g,厚朴10g,茯苓15g。×10剂。

辨治思路详解:盗汗、心悸明显好转,说明益气温阳、调和营卫、收敛止汗符合病机,故仍以白参益心气,桂枝加龙骨牡蛎和营卫以止汗。久汗必伤阴,故合生脉散养心阴。食后胃脘饱胀,反胃乃胃气壅滞上逆,予四七汤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药毕汗止,腹胀,反胃除,诸症缓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jbzz/177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