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心脏的ldquo抖音rdqu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5岁前房颤的患病率为0.1%,而80岁以上人群约为10%。

我国房颤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国房颤的患病率为0.77%,男性患病率(0.9%)高于女性(0.7%)。估计全国房颤患者在万以上。

据研究,每5个中国成年人一生中,就有1人有发生房颤的风险,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群发生房颤的风险比50岁以上人群增加2倍。与51~60岁的人相比,71~80岁的人群中房颤患病率增加5倍,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房颤患病率增加了6倍。

我国近15年房颤患病率增加20倍,房颤相关卒中增加13倍。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及高龄是房颤常见的危险因素。

房颤除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等外,还可以引起脑卒中及其它血栓栓塞事件,可使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增加2倍。在几项大型的心力衰竭临床试验中,房颤是患者死亡和存在其他合并症的最强独立危险因素。

而房颤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脑卒中,大约20%的脑卒中直接与房颤相关,房颤导致脑卒中的危险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年龄大于70岁的人群,房颤是脑卒中的首要原因。我国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高达30%,且房颤导致的脑卒中比动脉硬化性脑卒中更严重,死亡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遗留的肢体功能障碍更严重,并且,其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第一年严重致残率高达73%。

房颤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分为药物治疗、直流电复律、安装永久起搏器及心内科导管消融、心脏外科除颤消融手术治疗。

房颤的药物治疗主要有和控制心室速率两种方法,但疗效不佳,有效率仅约20-40%,而且副作用较大,病人无法耐受。且长期抗凝治疗,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直流电复律不能治愈慢性房颤,疗效随患者病史增长,心房扩张加重,年龄增高而显著降低。

安装永久起搏器,完全控制心室率,这一方法也不能消除房颤,病人还有中风危险。

心内科导管消融对于阵发性房颤效果较好,但对合并器质性心脏疾患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无法同期处理心脏问题,同时对慢性房颤患者疗效不佳,首次成功率一般只有40-70%。目前通过器材的改进、路线改良及标测的应用,有效率有所提高,但复发率仍然很高。

房颤的外科除颤消融治疗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和重视的房颤治疗手术。年Cox医生对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进行多条线路的切割、缝合,在心房内创建了一个“迷宫(Maze)”,这个迷宫的精妙之处在于它阻断了所有异常信号的通路,心房只能接收来自窦房结的信号,保证了心房正常的收缩,达到了抑制房颤的作用,称为“迷宫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迷宫术已经从最初的MazeⅠ发展到现在的MazeⅣ,疗效不断提高、创伤越来越小、手术时间越来越短、并发症逐渐减少。

外科手术治疗的优点是适应症广,可用于各种类型的房颤,尤其对于合并瓣膜置换或冠状动脉搭桥或先心病矫治等可以同时手术。此手术方法也是唯一一次治愈房颤的机会,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根治房颤成功率的最高的手段。

因此,外科手术已经成为房颤治疗的主要手段,尤其迷宫Ⅲ更是房颤治疗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外科治疗昂贵的费用,尤其常常合并其它心脏病需要同时治疗,更使得广大患者望而却步。目前,尽管医保可以报销部分费用,但仍然是杯水车薪。另外,房颤的外科手术由于受制于技术和设备的束缚,目前并没有在临床广泛开展。因此“公益”帮助广大患者,给他们有机会来治疗这一顽疾,让重返治愈后重返社会显得意义重大。

“心悦律动”-房颤爱心救助行动即将开启爱心之门。

本次爱心行动是医院携手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院共同设立,旨在对涉及“房颤相关的心脏病手术”的贫困人群或无力支付全部医疗费用的人群开展医疗救助。

具体救助涵盖:单纯微创房颤消融术以及合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或成形)、冠心病(搭桥手术)、先心病矫治、大血管疾病等疾病需要同期进行手术外科治疗等。具体救助对象主要倾向低保家庭患者、政府重点优抚对象和困职工。费用一次减免最高元。而特殊贫困患者,经医院及基金会审核认定后,可以予以自费范围内的全额资助,最高可减免20万元。

具体救助细则请及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jbzz/172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