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老年2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

新疆医院老年病科

张晓阳

这是一例老年疾病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本例为老年多病共存患者——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微量白蛋白尿,从发病机制着手,同时考虑其病理生理机制,选择合理的联合降压方案基础上,提高患者依从性,往往收到比较好的疗效。

简要病史

患者男性,66岁,汉族,退休干部。因“发现血压高10年,阵发性心悸3月”入院。

患者于10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高,后多次测血压均高于正常,最高为/mmHg,诊断“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先后服用过多种降压药,但因出现干咳、皮疹等而自行停药。

查体:BP/mmHg,心肺腹未见异常。

入院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均正常,C反应蛋白5.6mg/L,尿微量白蛋白:86mg/L;动态血压结果:全部平均动脉压/98mmHg、白天平均动脉压/mmHg、晚上平均动脉压/88mmHg;心脏彩超结果:左房大(38mm)、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二尖瓣少量返流。

诊疗和随访

相关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年1~4月,患者先后3次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并排除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病等疾病。给予缬沙坦胶囊mg与氨氯地平5mg联合治疗,每日1次,8周后观测血压一直维持在~/66~80mmHg,随访12个月,患者未出现心悸不适。

复查:C反应蛋白3.6mg/L,尿微量白蛋白:10.2mg/L;动态血压结果:全部平均动脉压/68mmHg、白天平均动脉压/72mmHg、晚上平均动脉压98/64mmHg;心脏彩超结果:左房大(37mm)、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二尖瓣少量返流。无房颤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讨论:

最近研究结果提示,随着左房内径的增大、心室肌的重构,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发作频率会显著增加,PAF发作时的持续时间以及复律所需时间同样会明显增长。

1.房颤与RAAS

心房颤动(AF)的发生和维持,RAAS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①参与心房组织的结构重构,导致心房组织纤维化。②参与心房组织的电重构,使得肌浆网钙释放增多和细胞外钙离子的摄取增加,加重心房肌细胞钙离子超载。缬沙坦作为一种非肽类、高效长效、低毒、高度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全面地抑制RAAS的作用,高选择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结合,从而拮抗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等不利因素,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及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等不利作用,使心房重构得以延缓甚至被逆转,起到预防心房颤动发生的作用,有效降低PAF的发作频率。

2.房颤与炎症反应

现有相当多的证据显示:房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炎症机制参与。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升高可抑制NO的生成,从而抑制血管的新生,进一步导致心房肌细胞纤维化甚至坏死。hs-CRP升高提示心房组织内有炎症改变,炎症过程又能引起细胞跨膜电位的不稳定。

总结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峻,随之而来的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老年人群中高发的疾病日渐增多,故积极预防老年高血压以及长期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缬沙坦在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AF发生和缩小左房内径、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缬沙坦是一种降压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又能兼顾阵发性AF的复发,在临床的应用上不失为一种锦上添花的方法,同样也为PAF的药物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观念,在AF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也可能是一种更加理且有效的治疗方法,诚然,我们仍需要更有说服力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加以证实。

在您了解了该病例后,请完成以下问卷来提供您对该此类患者诊治的观点和意见:

出处:张晓阳,王枚.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增刊,.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专业
北京正规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jbzz/120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