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研究发现,利用植入式心脏监测装置(ICM)对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进行长达1年的监测,较30天的监测,可提高房颤检出率。结果与随机研究CRYSTALAF一致。目前指南建议的监测时间为30天,而此项研究发现,72%的房颤患者是在发生不明原因脑卒中后30天~1年之间检出的。
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脑卒中协会(ASA)指南指出,对于不明原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可延长监测时间至30天,针对房颤的监测可持续至6个月。
研究者指出,CRYSTALAF研究、EMBRACE研究及此项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均表明延长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的监测时间,可提高房颤检出率,这些证据已足以支持改写指南。
有评论者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改写指南为时尚早。评论指出,目前尚需明确,体外监测装置监测30天,与ICM监测1年的房颤检出率有无差异。EMBRACE研究应用体外监测装置,而CRYSTALAF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均利用的是ICM。在EMBRACE研究中,房颤(持续≥30秒)30天检出率为16.1%,与CRYSTALAF研究的房颤(持续≥30秒)1年检出率12.4%,以及真实世界研究的房颤(持续≥2分钟)1年检出率16.3%,无明显差异。评论称,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的房颤负担确实很重,但是,延长监测时间>30天,是否对检出率及成本效益均有益,还需进一步明确。
30天4.6%vs.1年16.3%该真实世界研究纳入例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患者均植有ICM。ICM可通过网络自动传输数据。随访期间,例患者发生了次房颤发作。30天时,房颤检出率为4.6%,1年时上升至16.3%。其1年检出率高于CRYSTALAF研究,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6.3%vs.12.4%,P=0.15)。
直接抗凝?不明原因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约30%。目前,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的标准治疗是抗血小板治疗。而检出房颤的患者,则应接受抗凝治疗。由于当前监测方法及时间的不足,被遗漏的房颤患者,可能因未及时接受抗凝治疗,而面临着脑卒中复发风险。
那么,要降低这类患者的脑卒中复发风险,除了提高检出率外,是否应将抗凝治疗作为标准治疗呢?目前,已有随机研究在分析,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结局差异。如果证实,患者可从即刻抗凝治疗中获益,则无需再进行针对延长监测时间的讨论。
来源:RogersJD,NicholsAJ,RichardsM,etal.Incidenceofatrialfibrillationwithinoneyearofcryptogenicstrokeamongalarge,real-worldpopulationwithinsertablecardiacmonitors.Presentedat:AmericanAcademyofNeurologyAnnualMeeting.April20,.Vancouver,Canada.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摘译徐巍巍┆美编柴明霞┆制版郭文强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yyzn/18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