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岁的刘大妈,两个月前被家人发现了异常之举:出门买菜,经常忘记找零;回家的路,居然绕道一两个小时才能找到;问她今天是星期几,老人常常挠挠头笑而不答。
在哈尔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期间,科主任张卓伯教授通过追溯病史了解到,刘大妈患有脑卒中病史已长达10年之久,同时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结合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排除了其他病变的可能。张主任初步判定大妈为认知功能障碍,通过进一步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打分,最后被确诊为血管性中度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一组由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为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病因之一。
一旦患上血管性痴呆,病人就会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差,计算力、定向力减退,或血管病继发的神经损害问题。
后者如大脑优势半球皮层病变,还有可能表现为失语、失用、失读; 皮质下病变则可能发生相应的运动、感觉障碍,或出现幻觉、木僵、淡漠等精神症状; MID型痴呆病程多呈阶梯式进展,每次发作后可残留一些神经精神障碍,反复发作叠加,直到智能全面衰退; 单一脑梗死大多急性起病,常伴有较明显的神经系统受损表现和体征,如瘫痪、失语等。
于细微处早诊断、早治疗根据上述表现类型,在老人发病的早期,家人及亲朋好友就应该学会察言观色,从蛛丝马迹中捕捉到轻微的异常之处,以便早干预、早预防,延缓痴呆的进程。
目前,血管性痴呆诊治原则包括防治卒中、改善认知功能和控制行为及精神症状,主要应用促进脑循环、改善脑组织代谢、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
对同时伴有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的中老年人,还要及时、系统、积极、正规地纠正原发疾病,其中特别要注意对心房纤颤的防治。心房纤颤时,伴有或不伴有心脏病,均可引起脑梗死。
于日常中早预防、延缓发病作为一种危害严重的脑血管病,血管性痴呆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引发血管性痴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度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吸烟、酗酒等,它们都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危险“杀手”。
因此,为了远离脑血管性痴呆的袭扰,必须有效地防治以上疾病及避免危险因素。这就需要平时生活有规律、注意合理饮食、注重劳逸结合。
饮食上宜少盐、低脂、低胆固醇,多吃一些鱼、豆制品、牛奶、新鲜蔬菜、水果、核桃、芝麻等。吃饭只要七分饱,多吃干果并增加咀嚼次数,可预防血管性痴呆。
同时,血管性痴呆高危人群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忌烟忌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防止过度肥胖,以改善体质,提高全身的抗病能力及免疫功能。
还要注意心理调节和心理健康,培养开朗的性格,到老年期时更要保持阅读和各种学习习惯,强调一定的脑力劳动,加强智能和记忆力训练。并且要多多参加社区活动及户外活动,防止孤独闭塞的生活方式,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情绪。这些做法对大脑功能都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可以延缓智力衰退,防止血管性痴呆的“偷袭”。
文/通讯员 衣晓峰金鸥
图/源自网络
推荐文章:想离老年性痴呆远点 一定要养好这些膳食习惯掌控七大因素远离老年痴呆与痴呆老人交流,你需要升级以下技能听力不好居然会导致老年痴呆,怎么做才能保护听力?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yfbf/1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