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年“五个一”重点工程学科、年第七批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年第八批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年广东省临床重点学科。现开放病房88张,介入导管室2间,拥有DSA系统2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5台,心电生理射频仪和磁导航三维标测系统1套等先进的心脏介入治疗仪器。拥有一支年龄知识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工作团队,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7人;博士研究生5人,在职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6人,本科学士4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85%;是一支具有较强处理疑难重症能力的技术团队。
本学科积极开展相关基础、临床创新性研究,已获广东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广东省重大成果奖1项,广州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
特色技术
1.危重急症患者及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左主干及分叉病变、多支弥漫病变、合并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高龄、糖尿病等冠脉高危复杂病变日趋增多,本学科在广东省较早开展冠脉介入治疗,拥有设备一流的导管室,针对这些复杂冠脉病变,率先开展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诊期介入治疗、主动脉泵反搏支持下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桥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以及大量介入新技术,包括左主干、分叉、慢性闭塞(CTO)、钙化病变等高危PCI术和冠脉内旋磨术、经桡动脉及肱动脉PCI术、肾动脉狭窄等外周血管介入术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年开始开展CYP2C19基因型检测,判定患者的药物代谢速率类型,有效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树立了学科的品牌与优势。
2.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是目前治疗主动脉夹层最理想的方式,利用放置在动脉真腔内的覆膜支架封闭主动脉破口,隔绝真假血管腔之间的血流,从而达到重建主动脉官腔的目的。早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适用于B型夹层主动脉瘤内膜破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厘米以上,且病程超过3周的患者。近年来,主动脉腔内隔绝术适应症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对于伴有主动脉破裂可能、顽固性胸痛、主动脉瘤形成、动脉分支器官缺血、顽固性高血压的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也成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适应症。“微创”是该技术最突出的特点,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生存率高,使许多因高龄、多并存病而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获得了治疗机会。近3年来,本学科开展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84例,是省内为数不多医院之一,对于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夹层均有较好疗效。
3.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
本学科近年来开展了射频消融技术,用于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和快速心室率、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纤颤等,并于年开展了三维立体标测下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近3年已成功消融各种心律失常例,成功率达95%以上,复发率小于2%。该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本学科心律失常治疗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D)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已被证实不仅可改善心衰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而且可降低病死率,逆转心脏的组织损害。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心衰合并以下5种症状的患者可以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1)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2)充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心功能分级仍在Ⅲ级或不必卧床的Ⅳ级;
(3)窦性心律;
(4)左心室射血分数≤35%;
(5)心电图QRS波时限≥ms。
本学科在省内较早的开展了心力衰竭的CRT治疗、CRT/D植入、优化及程控随访,近3年共开展70例,目前治疗有效率达80%以上。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yfbf/15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