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询问房颤后脑梗死
患者家属病情时,
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
“我们家人只是房颤,
为什么会脑梗死?”,
“什么?房颤要吃抗凝药?”。
大家这么多的疑问,
那么今天就针对房颤
及房颤后引起的
脑梗死来简单聊聊。
房颤,大名叫做心房纤颤,总得来说就是心脏病,心脏病大体又分为心律失常、冠心病、先心病等不同的小病种,而房颤就是心律失常里的一个具体病种。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房颤会有以下主要表现:
1.心慌,感到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感劳累;
2.眩晕,头晕眼花甚至昏倒;3.胸部不适,心前区疼痛、压迫感或者不舒服;
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同时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梗死、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
根据房颤引起的这些症状,
它的治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恢复窦性心律,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这包括服用药物及电复律、射频消融手术等。
2.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其中恢复窦性心率及控制快速心室率,是大部分房颤患者都在服药处理的问题。但我们现在要说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了解房颤后引起的血栓形成事件、甚至是脑梗死,才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也是导致最终预后比较差的原因。
所以当明确房颤诊断后,到正规心血管内科就诊,尽量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快速心室率,同时在经过正确评估房颤后脑卒中风险及服用抗凝药物出血风险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长期、规律使用抗凝药物,从而降低心脏不断产生血栓而导致脑梗死发生的概率。
而当房颤患者一旦出现说话不流利、口眼歪斜、肢体活动不灵活,要高度怀疑急性脑梗死发生,第一时间呼叫医院,由神经外科进行准确评估,如明确脑梗死,尽快开展静脉溶栓、动脉取栓、抗血小板等治疗,当病情急性期度过后,经过心脏、脑血管及出血风险评估后,再次确定是否启动抗凝治疗。所以,房颤确实是心脏疾病,一旦确诊,应该在心内科正规就诊,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但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千万不能忽视抗凝治疗这一重要措施,不然一旦发生脑梗死,由神经外科接手处理,那付出的各项代价就会相当的大。
#脑梗死#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bjff/20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