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论坛主席杨杰孚教授欧洲急性心力衰竭入

医院王华杨杰孚

年5月,EurHeartJ刊发了由欧洲心脏学会心力衰竭委员会、欧洲急诊学会等联合制定的《急性心力衰竭入院前及院内早期管理的建议》,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相关护理人员提供急性心衰早期处理的指导。

共识指出,大部分急性心衰为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多表现为伴随显著血压增高的突发呼吸困难。其中,“及时治疗”的理念在急性心衰中非常重要,强调所有怀疑急性心衰患者必须尽早接受合理的治疗。院前处理是急性心衰处理的关键一环。

其中,急性心衰患者入院前的获益措施如下:①尽早进行无创监测:包括血氧,血压,呼吸频率及连续心电监测,在急救车上必须几分钟之内完成;②给氧治疗:根据临床情况决定是否氧疗,血氧饱和度90%,给予常规氧疗;③呼吸窘迫者:给予无创通气;④药物治疗:根据血压、淤血程度决定应用血管扩张剂和(或)利尿剂;⑤尽快转运至最近的医疗机构(心脏专科和/或CCU/ICU)。⑥一旦进入急诊科/CCU/ICU,立即开始体检、临床评估及治疗。

该共识指出,急性心衰患者需行以下实验室检查:①对于所有急性呼吸困难或者怀疑急性心衰的患者,均需检查血浆钠尿肽水平(BNP、NT-proBNP或MR-proANP)以鉴别非心原性呼吸困难。最好是床旁快速检测法,并在出院前复查。②应立即完成下列检测:肌钙蛋白、BUN(或尿素)、肌酐、电解质、血糖和血常规。随着肌钙蛋白检测敏感性提高,绝大多数急性心衰患者肌钙蛋白水平有升高,很难和急性冠脉综合征鉴别。肌钙蛋白测量可用于预测预后,肌钙蛋白水平增高预示预后较差。住院患者应每1~2天测量肌酐,尿素氮和电解质。急性肾损伤是预后差的危险因素。③疑似急性肺栓塞需检测D-二聚体。④应通过静脉血气分析检测PH值和CO2,判断是否存在呼吸或代谢酸中毒。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则不需常规动脉血气检查。

关于早期静脉应用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共识给出以下建议:①所有急性心衰患者均可静脉给予20~40mg呋塞米作为初始治疗。静脉使用襻利尿剂为最常用的急性心衰治疗措施,能有效减轻淤血状态。②存在高容量负荷时,静脉使用利尿剂的剂量与急性心衰的分型有关:新发心衰或无利尿剂维持治疗者,静脉呋塞米40mg;长期口服利尿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呋塞米静脉注射首次剂量至少应等同于口服剂量。③收缩压正常或轻度升高(≥mmHg)时,可静脉给予血管扩张剂作为初始的对症治疗,亦可选择舌下给予硝酸酯类药物。

静脉血管扩张剂是急性心衰患者第二位常用药物。注册研究显示,早期运用(<6小时)扩血管药物应用与低死亡率相关,延迟给药则与高死亡率相关。心衰患者合并心房纤颤时,指南推荐可静脉给予强心苷类药物快速控制心室率。此外,β受体阻滞剂亦可作为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控制心室率的一线药物。

急性心衰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阿片类药物。小规模的研究显示,吗啡有降低前负荷、降低后负荷、减慢心率和缓解呼吸困难的作用。然而,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国家注册研究(ADHERE)中,例急性心衰患者,应用吗啡者(14.1%),机械通气增多,住院时间更长,在ICU时间更长,死亡率更高。

拟交感神经药物或缩血管药物在急性心衰患者(心原性休克除外)中作用有限,仅适用于在充足血容量的条件下,仍然有持续性低灌注、低血压状态的患者。

对慢性心衰失代偿急性加重的患者,应尽量继续使用循证医学推荐的药物,如在射血分数下降心衰患者中应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SBP85mmHg;心率50次/分),血钾5.5mmol/L)或严重肾功能不全时应停用。应根据病情进行调整或停药(表2)。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衰患者中可继续使用,但存在心原性休克时停用。对于新发心衰患者,在血液动力学稳定后,应给予能改善心衰预后的药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bjff/1685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