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heartdisease)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因子侵犯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常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季节。5—15岁儿童多见,成年人也可发病。
一、本病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由于风湿活动,风湿因子侵犯心脏瓣膜使其发生水肿、渗出。腱索和乳头肌纤维化、僵硬、卷曲与钙化,从而导致瓣膜开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瓣膜狭窄是瓣膜粘连、增厚、变硬,不能完全开放,阻碍血液正常流动。瓣膜关闭不全是腱索和乳头肌增生、缩短、硬化,瓣膜不能完全闭合,血液返流。
第二:心律不齐。房颤是风心病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50%以上,可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胸闷气短,身体耐受力下降,生活质量明显受影响。
第三:心脏增大。由于瓣膜狭窄会关闭不全,心脏血液反流,代偿功能减退,出现心室壁肥厚,心脏增大,甚至出现心包积液,头颈部水肿,咳嗽心悸,口唇紫绀,二尖瓣面容等。
第四:感染。风心病大多因呼吸道细菌感染,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诱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以加重心衰。
二、辨证施治:
鉴于以上特征,治疗以抗感染,抗风湿活动为主。中医治疗有独特优势,以疏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益气健脾等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风湿性心脏病属于中医“心痹,心悸,怔忡,水肿,喘证”范畴。多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邪气久羁,内舍于心、而成为心痹,发为本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易于感受风邪而致病。邪气归心,邪客于脉日久,或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则心悸、胸闷。胸痹甚者,喘息不得卧,发为风湿性心脏炎的主要表现。
(1)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流清涕,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紧。疏风散寒,以麻黄桂枝合剂、荆防败毒散加减。
(2)外感风热:发热,咽喉扁桃体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涕,口渴,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桑菊饮、银翘散、五味消毒饮加减。高热大渴,大汗,脉洪大者以白虎汤加减。
(3)气虚邪恋:发热,全身酸楚,关节疼痛,咳嗽无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以疏风散邪,益气解表,参苏饮、人参败毒散加减。
(4)阴虚发热:午后身热,微恶风寒,关节疼痛,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以滋阴清热,祛风止痛,用青蒿鳖甲汤清骨散、百合固金汤加减。
(5)气阴两虚,余邪未清:低热不退,自汗心悸,少气懒言,乏力口干,全身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少,脉细数。以益气养阴,用参麦散加减,金银花、连翘、威灵仙、忍冬藤。
作者:展文国,男,副主任医师,师从我国著名中医裴正学教授。擅长治疗心血管病、肿瘤、血液病等。.工作单位:兰州市展文国诊所。投稿邮箱:
qq.全国白癜风治疗专家简介小孩得白癜风怎么办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yyzn/6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