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房颤: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以达到~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心房颤动病因有:
(1)常见于心脏及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约占60%)。 (2)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心房颤动约占20%,若肺功能较差,则呼吸功能改善后可使心房颤动自然消失。否则,即使复律,则心房颤动也极易复发。 (3)高血压心脏病(约占10%)。 (4)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预激综合征等。 (5)由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心房颤动,若心脏明显扩大,并有心功能不全者,心房颤动不宜复律。 (6)无明显原因的特发性心房颤动。某些因素(如情绪激动、急性酒精中毒、手术等)可诱发房颤发作。 房颤的发生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大多数人认为多个小折返激动是房颤发生与维持的重要机制。急慢性损伤,窦房结或结间束纤维化也与房颤形成有关。
二、房颤分类
房颤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和复律情况分类较为实用: 1.急性房颤指发生在24~48小时以内的房颤。 2.慢性房颤 ①阵发性房颤:指能自动复律的房颤。 ②持续性房颤:指需要干预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 ③持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或转复后不能维持的房颤。 三、房颤症状
可有心悸、胸闷与惊慌。心室率接近正常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尤其是心室率快而心功能较差时,可使心搏量明显降低、冠状循环及脑部血供减少,导致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昏厥或心绞痛发作。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大多在并发房扑或房颤后,劳动耐量明显降低,并发生心力衰竭,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肺水肿。房扑或房颤发生后还易引起房内血栓形成,部份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动脉栓塞,临床上以脑栓塞最为常见,常导致死亡或病残。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拉萨白癜风专科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yyzn/6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