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颤与卒中关系
报告伊始,StephenDavis教授首先介绍了房颤与卒中的关系及发展趋势。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缺血性卒中可预防的病因。房颤可导致卒中风险增加5倍;如果不进行预防,每年每20例房颤患者中就会有1例发生卒中;近92%的房颤相关卒中都是缺血性的。而卒中是房颤最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房颤所致卒中占全部卒中的20%。2.心源性卒中更加普遍、病情更加严重
房颤相关卒中较其他缺血性卒中预后更差,研究显示其预后更差的原因在于更严重的低灌注、更大面积梗死以及出血转化。调查显示,缺血性卒中的亚型正发生转变,心源性卒中越来越普遍,而大动脉源性卒中逐渐减少(如下图)。3.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改变预防策略
目前认为阿司匹林对房颤患者预防卒中效果不明显,除非存在明显禁忌,房颤患者均应接受抗凝治疗。华法林是标准抗凝药物,但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具有多种局限性(如下图),尤其是显著的颅内出血风险,华法林或将被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取代,这将是卒中预防的重大治疗进展。这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关于房颤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随机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卒中效果更优,严重不良事件及安全性方面也有优势,尤其是颅内出血方面。
当然新型口服抗凝药也并非完美,有研究显示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就要高于华法林,这要引起临床注意。另外,Ⅹa因子逆转剂可以逆转达比加群的抗凝作用,此逆转剂即将出现,这可能会进一步推动NOAC的广泛使用。4.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SUS)
StephenDavis教授指出,缺血性卒中的栓子来源主要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主动脉弓斑块以及心源性栓子等等(具体见下图)。20-30%的缺血性卒中原因不明。CrystalAF研究显示,高达30%的不明原因卒中患者存在潜在的阵发性房颤。目前对房颤的最佳检测周期仍未确定,常规检查很难确诊阵发性、发生率低、无症状的房颤。此时,可插入式心脏监测(ICM)可能是监测房颤的有效手段。研究显示,3年中,ICM的房颤诊断率为30%,而标准监测诊断率仅为3%。另外iPhoneECG筛查是另外一种具有前景的房颤监测工具。
来源:中国卒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北京.Jun24-26.
北京医院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专家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yyzn/5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