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例那么多,总有一款“适合”您!
梳理诊疗思路,提炼诊疗要点
总结经验教训,启发临床思考
和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专家一起
通过临床病例涨姿势!
(也欢迎各位同道投稿,筛选后将由哈特瑞姆专家做病例解析。投稿邮箱:service
heartrhythm.cn)作者:黄瑞霞
来源:石家医院心血管二科
预激是房室传导的异常现象之一,室上性冲动经附加通道(旁道)下传,提早兴奋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称为心室预激,可表现为持续性、间歇性或与正常激动交替出现,为先天性胎儿期发育异常所致。预激患者常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少数可与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二尖瓣脱垂、各类心肌病等并存。心室预激如合并心动过速发作,则称为“预激综合征”,发作时常伴有心悸、乏力等症状,并增加猝死风险,故建议导管射频消融进行治疗。但如患者仅表现为心室预激,无心动过速发作史,对于一般人群,目前通常建议临床随访观察,而无需治疗。
理论上讲既然是“心室预激”,就必然会引起心室激动顺序的改变,进而导致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所以即便患者无心动过速发作,持续的显性预激仍有可能对心室功能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大?和预激部位的关系?哪些人群更容易易感?如何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对易感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在此,我们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例“心肌病心衰”合并预激患者历时10余年的求医过程,并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与我个人而言,该患者的经历可谓辗转波折,令人感触良多!
女性,27岁,因产后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半年,于年2月21日入院。患者诉入院前半年(产后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泡沫痰,胸闷、气短、不能平卧,无心悸、胸痛、晕厥。医院,诊断为围产期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予地高辛、卡托普利、氢氯噻嗪、螺内酯等药物口服,病情好转。入院前5天医院检查心脏彩超:左房内径37mm,左室舒张末径74mm,左室射血分数34%,心肌受累,二、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心功能减低;胸片提示心胸比率0.64;肾功能:尿素19.18mmol/L,肌酐.6umol/L,尿酸.8umol/L。诊断为围产期心肌病,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予卡维地洛、贝那普利、胺碘酮等口服,出现头晕、视物模糊、食欲减退、咳嗽、咳痰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患者来我院就诊。以围产期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预激图形;肾功能不全收入院。既往体健,否认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史。否认猝死及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体格检查:心率64次/分,血压80/50mmHg,心界扩大,心尖搏动弥散,心尖搏动最强点位于第六肋间左腋前线处,心音低钝,心律整齐,二、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P2A2,肝脾无肿大,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示:尿素19.62mmol/L,肌酐.5umol/L,尿酸.79umol/L,C反应蛋白40.78mg/L,促甲状腺激素0.28uIU/mL,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2.pmol/L,血钾5.77mmol/L,血、尿、便常规、心肌酶、肝功能、血糖、血脂无异常。
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室预激(图1)。
图1:窦性心律,I、II、AVL、V5-6呈R型,顶端顿挫,V1-4呈rS型,QRS时限ms,类似于左束支阻滞图形。但进一步观察发现P波与QRS波融合,PR间期缩短,QRS波群起始缓慢、顿挫,提示存在心室预激。
心脏彩超:左房内径27mm,左室舒张末径70mm,左室射血分数30%,左室扩大,二尖瓣少-中量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心功能不全(图2)。
图2:M超: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可见室间隔与左室后壁收缩不同步(黄线:室间隔开始收缩,红线:室间隔收缩达峰,均明显提前于左室后壁)。
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最大心率次/分,最小心率36次/分,平均心率69次/分,室性早搏10个/24小时,室上性早搏7个/24小时。
入院诊断:
1、围产期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
2、心律失常-B型预激;
3、肾功能不全。
诊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中药汤剂益气活血、解毒宁心;地高辛强心;螺内酯、呋塞米利尿;卡维地洛、培哚普利抑制神经内分泌及心室重构;左卡尼汀注射液、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营养心肌。住院27天,咳嗽、咳痰较前减轻,活动耐力明显提高,未诉其他不适;出院前复查肾功能、C反应蛋白、甲功均恢复正常;心脏彩超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
第2次至第14次入院情况:患者第一次出院后规律服用中西药物,每年1-3次规律随诊,一般活动无明显心衰症状,无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发生,至年前左心室舒张末径无明显变化,左室射血分数13%-21%。多次动态心电图未监测到室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早搏,4-次/24h。年2月,常规随诊时检查心脏彩超,左心室舒张末径明显增大,至85mm,左室射血分数13%。追问病史无劳累、感染,无心悸、胸闷、气短等心衰症状。
第15次入院情况:年7月3日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鼻塞、流涕、胸闷、气短,伴夜间平卧困难及纳差,无发热、心悸、黑曚及腹胀,于年7月5日入院,检查心电图:B型预激,QRSms。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舒张末径88mm,左室射血分数17%,二尖瓣大量反流,三尖瓣少-中量反流,肺动脉高压(轻度),少量心包积液(图3)。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平均心率62次/分,室性早搏40个,室速2阵,最长4次心搏连发。入院化验:血钾4.53mmol/L,NT-proBNP.48pg/ml,地高辛血药浓度0.43ng/ml,C反应蛋白16.27mg/L,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无明显异常。7月9日常规复查血钾4.03mmol/L。
图3:年7月住院时心脏彩超结果,左室舒张末期达88mm,EF17%,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变薄,室壁运动幅度弥漫性减低。
患者于7月12日无诱因突发心脏骤停,心电监护示室颤,给予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呼吸机辅助通气及药物对症治疗,间断出现室颤、房颤,持续抢救、心脏按压3小时、电除颤20余次,最终恢复窦性心律,继之出现无尿、高钾、肝肾功能衰竭,连续8天行血液净化治疗,之后尿量逐渐增多,肾功能逐渐改善。7月31日植入CRT-D。术后优化起搏器参数,QRS波群由ms,缩短至ms(图4-5)。术后胸片(图6)。8月30日,病情好转出院,出院时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无异常。心脏彩超提示,左心房内经34mm,左室舒张末径79mm,右心房横径31mm,右心室横径31mm,左室射血分数18%。
图4:窦性心律,激动经自身下传,QRS波群ms,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但仔细辨认可发现QRS起始部可见P波,为预激图形。
图5:CRT-D植入后心电图,起搏器程控为双室起搏模式,窦性激动部分经预激前传,部分经起搏器前传,QRS波缩短至ms。
图6:CRT-D术后胸部正位片,可见心脏明显增大,心胸比0.65。
第16至第19次入院情况:年12月规律随诊,无不适症状,CRT-D程控无不良事件发生。复查心脏彩超较上次无明显变化。于12月12日行心室预激射频消融术(术中监测发现为右侧三尖瓣环前侧壁旁路),18日出院。年4月和7月规律随诊,心脏逐渐缩小,心功能略有提高。年7月16日随诊,复查心脏彩超:LA29mm,RA32mm,LV48mm,RV35mm,EF44%。各项化验指标均无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QRS92ms(图7)。胸片提示心影缩小(图8)。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无心衰症状。
图7:心室预激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预激消失,PR间期延长至ms,QRS波群变窄,为92ms。
图8年7月于预激射频消融治疗1年后复查胸片,CRT-D植入后,各电极位置良好。心胸比0.55,较1年前显著缩小。
心脏彩超结果汇总表(内径单位为mm):
围产期心肌病是指既往无器质性心脏病妇女在妊娠末1-3个月或产后5-6个月内首次发生的以累及心肌为主的、出现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和充血性心衰为特征的一种心脏病。目前确切病因还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因素、先天性因素、营养不良等有关。该患者既往体健,不适症状出现在产后半个月,有心脏扩大,心衰等一系列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详细追问病史,无明确诱发因素,故支持围产期心肌病的诊断。
患者初次就诊时,心脏彩超显示心衰已很严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达70mm,EF仅30%,并存急性肾功能不全。在后续的10余年时间内,常规在我院治疗、随访,给予了规范的对症及拮抗神经内分泌(卡维地洛、培哚普利等)药物治疗,并结合我院中医治疗特色,辩证调制,病情相对平稳,进展缓慢,一般日常活动无心衰症状、体征,生活质量尚可。
年7月患者因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衰加重,住院期间出现了心脏骤停,经持续不懈的复苏抢救(胸外心脏按压3个多小时,电除颤20余次),恢复窦性心律,继续给予抗休克及床旁血滤等治疗,心脏及肾功能逐渐好转、恢复。患者复苏得以成功,是非常幸运的。除了抢救团队经验、良好的协作机制等因素之外,患者平素心功能差,血压低,同时长期服用培哚普利及卡维地洛等药物,多年来血压波动在90/60mmHg的低压水平,故在复苏过程中,我们看到,相对于普通人群,患者更能耐受低血压状态:发生心脏骤停后,患者反复出现意识丧失,但给予按压后很快意识恢复,气若游丝。抢救过程中,如能尽快给予IABP等器械治疗,对提高抢救效果可能更好。
患者复苏成功,病情稳定后同意并接受了心脏同步及复律除颤器(CRTD)植入(之前曾多次建议植入ICD,患者拒绝)。患者心衰诊断明确,经规范抗心衰治疗10余年,EF值35%,有恶性室性心律导致的心脏骤停复苏史,ICD治疗适应证是明确。患者当时心衰比较重,存在持续性显性B型预激,QRSms,存在左侧心室激动延迟,术前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接受预激射频消融术,为改善心室激动同步性,予以植入CRT-D。术后优化起搏器参数,QRS波群由ms,缩短至ms,3个月随访无明显心衰症状,心脏彩超参数改善不明显。该患者由于存在心室预激,对房室及双室同步性优化有一定影响。如植入的起搏器具有感知自身下传,触发左心室同步性起搏的作用,可能会有更好的疗效。
显性预激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心室预激是由于房室之间存在着附加传导通路,表现为心室预激心电图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如患者有室上速或者房颤发作,称为预激综合征,建议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但对于单纯的预激心电图,患者常无明显症状,目前多建议临床观察,不予特殊处理。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显著的预激前传,可以引起心室收缩的不同步,甚至诱发扩张型心肌病,从文献报道看,间隔或者右侧游离壁旁路前传时,室间隔激动提前于左心室游离壁,可以产生类似于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激动顺序,相较于左室预激者更易导致心功能减低,甚至诱发扩张型心肌病。该患者为右前侧游离壁旁路,预激成分大,QRS波群宽,呈比较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心脏M超显示患者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收缩不同步,室间隔收缩明显提前。
该患者既往诊断为围产期心肌病,经10余年规范治疗,心衰有所进展,并出现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诱发了心脏骤停和猝死,经抢救治疗后植入了CRTD治疗,术后3个月随访,心功能无明显改善,进行射频消融阻断旁路前传,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1年后随访,心脏大小恢复正常,EF值升至44%,提示心室预激是诱发患者心肌病发生或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持续的心室预激、间隔或者右侧旁路,QRS波群宽,存在其它导致心衰的因素(本例患者心衰发生在围产期)等情况都会增加心衰发生的风险。对于此类患者,射频导管消融阻断旁路传导,对改善心功能有效,通常预后良好。
近年来,心室预激对心功能影响的问题日益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yyzn/16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