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房颤动(房颤)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心房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了解心房
心脏的结构在我之前的小文中已反复说过,在这里简单讲一下(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看之前的小文,文章底部有链接)。
心脏是一中空的肌性器官,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左右心房之间和左右心室之间均由间隔隔开,故互不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单向开关的门),这些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在左上边的叫“左心房”(其实在心脏的左后上方),在右上边的叫“右心房”。
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接受从肺部回来的血(在肺经过气体交换过的富含氧的动脉血);右心房与上、下腔的静脉和冠状窦口相连,接受从全身其他部位回来的血(不含氧的静脉血)。心房与心室之间有带瓣膜的通路,心房收缩时血从通路流入心室。
总结一下:心房有两大作用,一是储血作用(收集静脉血),二是把血泵入心室(心房收缩一下,大约可以把15%的血泵入心室。其他85%靠心室舒张虹吸作用进入心室),当然心房还有起搏和传导功能,这就不说了。
知道了心房的作用和功能,下面我们就说说什么是房颤。
了解房颤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房性心律失常最严重的一种,但不是所有心律失常中最严重的。
房颤是心房因为各种原因发生频率达~次/分的颤动,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次/分,甚至因为心跳太快影响心脏的泵血而出现休克,危及病人的生命。
心房快速的颤动也使心房失去了有效收缩泵血能力。房颤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按发病率粗估中国的房颤患者约万左右,是世界第一房颤大国,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平均寿命的增加,房颤患者还会增多。
房颤多见于有原发性心脏病的病人,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都可以引起房颤,房颤还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
房颤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指房颤持续时间在7天内(一般在48小时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
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
长期持续性房颤是指病程超过一年,病人有意愿,通过药物或电复律可以恢复窦性心律(正常的心律);
永久性房颤指病程超过一年,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房颤还有一些特殊的类型,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房颤的主要表现
心悸,感到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劳累;
眩晕,就是头晕眼花甚至可以昏倒;
胸部不适,心前区疼痛、感到有压迫感或者不舒服,像胸部压了石头一样;
气短或呼吸困难,主要是在体力活动时出现,严重时休息时也可出现,这时医院。
还有少数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多见于年轻的病人,现在在我们病房就住着一位35岁的男性房颤患者,日常没有任何不适,只有心跳>/分,才感到有一点后背不适,来医院查动态心电图明确房颤。
房颤时不管左心房还是右心房都丧失收缩功能,而且大多有心房的扩大,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扩大等。
房颤诊断主要是靠心电图,对于房颤短暂发作难以捕捉到的患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甚至是长程心电图检查。
房颤的治疗
今天我只谈谈基本原则:
(1)恢复窦性心律
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跳(心室率)
对于一些不能恢复正常心律的房颤患者,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
对于不能恢复正常心律的房颤房颤患者,要用药物预防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4)房颤的器械治疗
包括恢复正常心律的手术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和冷冻球囊手术;防止血栓栓塞的手术左心耳封堵术,近2年还有所谓的一站式手术,就是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和左心耳封堵术,是即恢复正常心律,又防止血栓栓塞。
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大多可以自行消失。
请转发给所有你关心的人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大家好,我是桂亮医生,希望我在这里分享的所学所知可以为大家的健康提供帮助。请大家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yyzn/15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