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重点总结

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心电老师给了教学重(da)点(gang)

下面的内容按重点整理

感觉应付考试应该是稳的

我发现五年制历年题比七年制简单很多

如果今年套路不变的话

题目应该非常基础

所以我觉得吧

掌握=80=红

熟悉=90=蓝

了解==背景色

如果真的有看图题。。。。

大家自求多福吧

1、心电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①P波:最早出现,反映心房除极过程

②PR段(PQ段):心房复极和房室结、束支的传导过程

③PR间期=P波+PR段: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④QRS波群:心室除极过程(QRS波群的命名见书)

⑤ST段: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⑥T波:心室快速复极过程

⑦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至复极完毕的时间

⑧U波不要求掌握,心室复极化形成

2、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常规12导联体系=6肢体导联+6胸导联

①肢体导联

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

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

肢体导联电极的放置位置:右臂、左臂、左腿

②胸导联:V1~V6(据说必考)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V2与V4连线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处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处

3、心电图记录纸的基本单位

当走纸速度为25mm/s时,横向一个小格为0.04秒

当标准电压1mV=10mm时,纵向一个小格为0.1mV

4、计算心率(送分题)

测量一个RR间期(两个R波之间)的秒数,然后被60除

明显心率不齐时,采用数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

5、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方法及意义

①平均心电轴: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

②正常值:-30°~+90°左偏-30~-90右偏+90~+

②目测方法:目测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

?均为正向波,不偏

?Ⅰ正Ⅲ负,左偏

?Ⅰ负Ⅲ正,右偏

(箭头相对=右偏,相反=左偏)

临床意义:轻度左右偏不能确定异常

左偏:左心室肥厚、左前分支阻滞、预激综合征

右偏:右心室肥厚、左后分支阻滞、扩张型心肌病

6、心脏循长轴转位的概念

自心尖部向心底部观察,设想心脏可循其长轴做顺/逆钟向转位(就是顺/逆时针)

顺钟向转位时,正常在V3、V4出现的波形转向左心室方向,出现在V5、V6

逆钟向转位时,正常在V3、V4出现的波形转向右心室方向,出现在V1、V2

(顺大逆小)

7、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看历年题,五年制的考题考试重点好像在方向、时间和振幅上

QRS波群、ST段的特点太多,我觉得不能考!

方向时间振幅P波ⅠⅡaVF、V4~6向上aVR向下0.12s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2mVPR间期正常心率下0.12~0.2s,幼儿或心动过速患者相应缩短老年人或心动过缓患者相对延长,一般不超过0.22sQ波Q波时限一般不超过0.03s(除aVR和Ⅲ外)振幅一般不超过同导联R波振幅的1/4T波ⅠⅡV4~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在ⅠⅡV4~6一般不低于同导联R波1/10QT间期心率60~次/分时,正常值为0.32–0.44s。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

8、左房肥大的心电图特征

①P波增宽,时间≥0.12s,P波常呈双峰型,以I、Ⅱ、aVL明显,常见于二尖瓣病变,称为“二尖瓣型P波”。②PR段缩短,P波时间与PR段时间之比1.6③V1P波多呈双向(先正而后出现深宽的负向波)

9、右房肥大的心电图特征

①P波尖锐高耸,在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其电压≥0.25mV.称为肺型P波。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某些先心病。②.V1P波直立时,振幅≥0.15mV,P波双向时,其振幅的算数和≥0.20mV③.P波电轴右移超过75度

10、左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

①QRS波群电压增高

②额面QRS心电轴左偏

③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11s

④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伴有ST段缺血型压低达0.05mV以上

在S波为主的导联上可见直立T波

11、右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

①V1导联R/S≥1②RV1+SV5>1.05mV(重症可>1.2mV),R(aVR下角标)>0.5mV③.心电轴右偏,≥+90°

④V1、V2ST段压低,T波倒置

12、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特征

缺血型:T波异常

①T波高大直立,见于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②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见于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损伤型:ST段异常

ST段压低:见于心内膜下心肌损伤

ST段上抬:见于心外膜下心肌损伤

透壁性心肌缺血时,T波深倒置或ST段抬高

冠状T波:倒置深尖,双肢对称

临床意义:

①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典型心绞痛时:一过性ST段下移或上抬和T波改变变异型心绞痛时:暂时性ST段抬高并伴高耸T波

②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长期持续的ST段下移和T波改变

13、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及机制

①缺血型改变:

心内膜--T波高尖、心外膜--T波倒置

②损伤型改变:

面向损伤心肌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机制不清

③坏死型改变

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病理Q波)

14、病理性Q波:时限≥0.03s,振幅≥1/4R,或呈QS型

15、心肌梗死的演变及分期

①超急性期:数分钟~数小时,

T波直立高耸,两肢对称,ST段上斜型抬高与T波相连,无异常Q波②急性期:数小时~数日,一般持续3-6周ST段弓背向上抬高,显著者形成单向曲线,直立T波开始倒置,出现病理Q波③亚急性期:数周-数月ST段逐渐恢复至基线,T波从倒置逐渐变浅,病理Q波持续存在④愈合期:-6个月之后ST恢复正常,T波恒定,病理Q波持续存在,极少数消失

16、心肌梗死定位诊断

前间壁------V1—V3前壁-------V3、V4、V5前侧壁------V4、V5、V6高侧壁-------I、aVL广泛前壁----V1—V6下壁---------II、III、aVF

17、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

窦性P波:正常窦性心律产生的P波

心电图特征:规律出现的P波,频率60-次/分P波在Ⅰ、Ⅱ、aVF,V4-6直立,aVR倒置P-R间期0.12-0.20s,P-P间期差0.12s

18、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变

①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律频率大于次/分,P-R间期及QT间期相应缩短②窦性心动过缓:

小于60次/分

③窦性心率不齐:

窦性P波,同一导联内P-P间距差值0.12s,节律不整。④窦性停搏:

窦性P波,较长时间内无P波发生,长间歇与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常出现逸搏

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持续窦过缓小于50次/分,不易用阿脱品等药物纠正?窦停搏或窦房阻滞?慢-快综合征:在窦过缓、窦停搏基础上,反复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累及房室交界区时出现房室传导障碍,或窦停博时长时间不出现交界性逸博

19、期前收缩相关概念

①期前收缩:起源于窦房结以下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产生的过早搏动

②联律间期:指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

③代偿间歇:指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长的间歇

20、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

①期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②期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T波方向多与主波方向相反③完全性代偿间歇:即联律间期+代偿间歇=2倍心动周期21、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

①期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略有不同②P′-R间期0.12s③多为不完全代偿间歇:联律间期+代偿间歇2倍心动周期

22、交界性期前收缩

①期前出现QRS波群,与窦性相似,其前无窦性P波②逆行P′波(Ⅱ、Ⅲ、aVF倒置,aVR直立)可与QRS重叠,无P′波可在QRS之前,P′R间期0.12s可在QRS之后,RP间期′0.20s③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23、逸搏与逸搏心率概念

当窦房结因某种原因不能产生、发出冲动或冲动传出障碍时,作为一种保护措施,低位起搏点就会发出一个或一连串的冲动,激动心房或心室。仅发生1个或2个时称为逸搏;连续≥3个以上者称为逸搏心律。

2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

①突然发作、突然终止②频率一般为-次/分③节律快速而规则或略有不整④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若伴有束支或室内差异性传导,可呈宽QRS波心动过速25、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

①频率多在-次/分,节律可稍不齐②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限0.12s③如能发现P波,且窦P波频率慢于QRS波群,PR无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可明确诊断④偶尔心房激动夺获心室或发生室性融合波,支持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26、心房扑动心电图特点

①正常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扑动波(F波),在II,III,aVF导联清晰可见。②F波特点: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则,F波频率-次/分,多不能全部下传。常以固定房室比例下传(2:1或4:1),心室律规则

③房室传导比例不恒定或伴有文氏传导现象,心室律不规则。

④QRS形态多正常、时间一般不增宽

27、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

①正常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颤动波(f波),V1导联最明显②f波可粗大,可细小;频率-次/分③心室律绝对不规则---RR绝对不齐④QRS一般不增宽

⑤前一个RR间距偏长,与下一个QRS波相距较近时,QRS增宽变形,为AF伴室内差异性传导⑥持续性房颤者,如果R-R绝对规则且心室率缓慢,提示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

28、心室扑动的心电图特征

无正常的QRS-T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次/分

29、心室颤动的心电图特征

QRS-T完全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率-次/分

30、典型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征

①P-R间期缩短0.12s②QRS增宽≥0.12s③QRS起始部有预激波(delta波)④P-J间期一般正常⑤继发性ST-T改变⑥反复发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1、房内阻滞

不完全房内阻滞:P波增宽≥0.12s,出现双峰,切迹≥0.04s完全房内阻滞:性P波之外,可见与其无关的异位P`、f、F波,自成节律32、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PR间期延长

?二度Ⅰ型:

①P波规律出现②P-R间期逐渐延长③直至P波下传受阻,脱漏一个QRS波群脱漏的房室阻滞得到改善,PR间期趋于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出现,称为文氏现象④P波数与P波下传数的比例表示房室阻滞程度

?二度Ⅱ型:

①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②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三度

①P波与QRS波群无关(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②偶尔P波下传心室,称为几乎完全性AVB③心房由窦房结或房内异位起搏点激动33、室内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①QRS时间≥0.12s②V1/V2呈rsR′或M型,IV5V6导联S波增宽有切迹,时限>0.04s;aVR导联QR型,R波宽有切迹③V1导联R峰时间>0.05s④V1V2ST轻度压低,T波倒置,IV5V6T波与终末S波相反为直立⑤不合并分支阻滞时,QRS心电轴在正常范围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①QRS时间≥0.12s②V1、V2呈rS(r波极小,S波明显增宽)或QS波③I、aVL、V5、V6导联R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④I、V5、V6导联q波消失⑤V5、V6导联R峰时间>0.06s⑥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⑦心电轴可以正常/左偏/右偏

小儿心电图特点、心律失常的概念及分类,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等内容大家有需要的话参考教材

感谢一院老师的课件!

祝大家心电实习快乐~

常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yfbf/166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