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主持嘉宾
常栋,大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采访嘉宾
HughCalkins,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
★访谈要点★
常栋长程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为本届HRS年会的一大热点,您所属的中心如何选择持续性房颤或长程持续性房颤的消融策略?
Calkins我们中心对包括阵发、持续及长程持续房颤在内的各类房颤患者进行导管消融治疗。众所周知,与阵发性房颤患者相比,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导管消融治疗结果略逊一筹。虽然疗效不尽如人意,但导管消融治疗仍具有重要意义。消融治疗受到房颤患者的症状、病程等多种因素影响,若持续性房颤病史达3-4年,左房大小逾6cm,则导管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将不足30%,甚至低于10%。反之,若房颤病史仅为12个月或18个月,成功率将有所提高。
常栋房颤消融后空白期,许多患者饱受房颤风暴的困扰,部分患者在房颤转复后还会出现长间歇,您如何理解这一消融空白期的快-慢综合征现象?
Calkins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的3个月内,房颤再发十分常见,因此,我们将此阶段定义为空白期,以更好地评估消融治疗的有效性。部分患者在房颤终止后会出现长间歇,最终需接受起搏器置入治疗。重要的是,对于消融前存在快-慢综合征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治疗不仅能终止房颤,同时还可提高部分患者的心率,对于此类患者,我并不建议在消融术前置入起搏器治疗。若房颤消融后,患者仍存在较长间歇,且自觉症状明显,可考虑置入起搏器治疗。
常栋部分患者在房颤消融术前并无长间歇,术后反而出现长间歇,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Calkins这一现象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常见,可能原因在于,部分患者房颤持续时间较长,其窦房结结构出现了重塑,从而导致了可逆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功能可能在2-4个月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因此,我并不提倡过于激进的起搏器置入治疗。当然,出于安全考虑,部分患者仍有必要置入起搏器,以免发生晕厥。消融后出现的长间歇,可能还是与房颤引起的心房重构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关,此类现象可能更多见于持续性房颤患者,一方面,消融前患者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能被房颤所掩盖,另一方面,房颤的存在可能增加了窦房结的压力,该现象往往是可逆的。
常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多起源于心内膜,但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中,其室速可能起源于心外膜,在您看来,哪些疾病需要在消融时行心外膜标测?
Calkins最主要的疾病就是ARVC,消融时常规需同时行心内膜及心外膜标测。对于反复发作室速的ARVC患者,行心外膜标测可显著改善消融效果。ARVC患者是目前已知需行心外膜标测最主要的人群,此外为特发性心肌病和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行心外膜标测较为少见。我们中心每年行心外膜消融达50例以上,绝大多数为ARVC患者。
常栋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推广,是否改变现有围术期抗凝治疗策略?
Calkins目前建议,对于口服华法林抗凝的患者,围术期不中断抗凝同样安全有效。对于服用NOAC的患者,若为每日二次服药,可于术前一晚及手术当天早晨停药;若为每日顿服,可于术前一晚停药,术后3小时后即可恢复抗凝治疗。目前已有大样本量注册研究针对围术期不间断NOAC抗凝治疗进行探讨。我们正在进行一项研究,预计纳入例患者,就围术期不间断华法林抗凝与不间断达比加群抗凝进行比较。在研究结果问世前,我仍建议患者术前停用1-2次NOAC。此外,达比加群拮抗剂Praxbind的获批,也增加了围术期不间断达比加群抗凝治疗的安全性。
常栋临床实践中,对于兼具卒中与出血高风险的患者,如何制定抗凝治疗策略?
Calkins对于卒中与出血双相高危患者,可选择左心耳封堵、外科手术左心耳切除或经心外膜左心耳套扎,此类新型技术应用前景良好。
常栋本次HRS年会有哪些值得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yfbf/1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