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会2015慢性心房颤动合并心衰

不论是房颤患者,还是心衰患者,心室率控制都是基本治疗策略之一。由中医院朱俊和杨艳敏教授牵头、万槐斌参与的中国房颤注册研究发现心室率对合并或不合并心衰的慢性房颤患者影响并不一致。在无心衰患者,心室率与不良预后呈现正相关。对于合并心衰患者,<次/min的心室率并不增加不良预后的风险。

中国房颤注册研究收集了因任何原因就诊于急诊科的房颤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并进行1年随访,全国共有20个中心参与。研究者选取了该数据库中的永久性房颤患者共例,平均年龄69.6±12.8岁,合并心衰例。心衰患者1年严重不良事件(MAE)的发生率与无心衰患者相似(25.8%),全因死亡有增加趋势(21.1%)。无心衰患者的心室率与不良预后呈正相关;在心衰患者,当心室率<次/分时,心率与MAE和全因死亡缺乏相关性,仅在心室率超过次/分时MAE和全因死亡增加。

基线资料分析发现,慢性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常有较多的合并疾病,如高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多属于血栓栓塞的高危人群。对于这类患者,抗凝和改善心功能均很重要。遗憾的是,这两方面都亟待改善。一方面,抗凝治疗率较低。本项研究中的慢性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华法林的应用率为21.1%,远低于欧美国家。另一方面,规范的抗心衰药物治疗不足。慢性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不到36%。在控制心室率的药物治疗方面,慢性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应用β阻滞剂显著低于无心衰患者;相反,这类患者地高辛的应用较无心衰患者增加3倍。即具有明确改善心衰患者预后价值的ACEI/ARB和β阻滞剂应用偏低,而对改善预后有争议的地高辛在这类患者应用较高。由此可见,我国慢性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循证药物治疗仍需要加强。

研究者认为,对于急诊或门诊就诊的慢性房颤患者,如果心功能正常,应积极控制心室率;如果合并较高的NYHA分级、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升高的B型尿钠肽BNP水平等,尤其是当心室率<次/min时,优化抗凝和抗心衰药物治疗,积极寻找导致心室率增快的病因比控制心室率可能更重要。

来源: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医脉通

点↓↓↓“阅读原文”,即可了解会议热门学术内容!









































白癜风是什么引起的
北京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yfbf/155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