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基本管理策略

虽然很多房颤患者已经成为导管消融治疗的受益者,但放眼望去,受房颤困扰的人群中仍有很大比例的人对房颤这一疾病的认识不足。被房颤困扰多年却不知“房颤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什么”、“自己的房颤进展到什么程度”、“已出现并发症却不知与房颤相关”等,甚至持续多年无明显心慌症状的房颤患者认为自己的房颤无需治疗。心律频道有关房颤知识的普及已有多期,在此,小编将简要普及下有关房颤的基本管理策略。

房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阵发性房颤,即房颤持续不足7天,可自行恢复正常心跳者;(2)持续性房颤,即房颤持续超过7天,或虽然小于7天但不能自行恢复正常心跳者;(3)长程持续性房颤,即房颤持续超过1年;(4)永久性房颤。房颤的管理策略包括以下三点:恢复至正常心跳(最理想的选择)、控制过快的心跳以及预防血栓事件(如脑中风、动脉栓塞等)。

1.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管理:若房颤为偶发,如每年发作1-2次或每隔1年以上才发作1次,通常此类患者发作房颤时心跳较快(可大于次/分),心慌、乏力等不适症状明显,建议发作医院急诊做心电图,若诊断明确,尽快通过静脉用药(胺碘酮、普罗帕酮、伊布利特等)或电复律的方法将房颤转成正常心跳,无须长期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若房颤发作频繁,如每年发作数次,甚至每月即可发作多次,此类患者虽可自行恢复正常心跳,但反复发作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且有脑中风的风险。建议其积极控制房颤发作,有2种措施,其一为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长期口服药物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甲功异常、肺纤维化等),其二为导管消融术,阵发房颤经导管消融治疗的成功率较高(可高达80%以上),对于有药物不良反应或口服药物效果不好的患者更应考虑手术干预。对于CHA2DS2-VaSc≥2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须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以预防脑中风的发生,行导管消融术的患者术后3月内亦须口服抗凝药物。

2.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的管理:未积极干预的阵发房颤易进展成持续性。此类患者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并非长久之计,建议其行导管消融治疗。值得一提的是,导管消融成功率与房颤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房颤持续时间越长,消融成功率越低(50%~80%),因此,明确房颤持续时间、尽快干预尤为必要。此外,患者术后至少需抗凝治疗3—6个月,视病情需要酌情延长。

3.对于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管理:此类患者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通常不会恢复正常心跳,导管消融成功率(经多次消融后成功率30%~70%)亦低于前述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2年以上者消融后房颤复发率较高,不建议消融治疗。因此,对于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管理策略主要为长期预防脑卒中以及控制过快的心跳,前者尤为必要。此类患者的心跳通常不快,若房颤急性加重导致心跳过快时可临时应用降心率药物(如倍他乐克、地高辛、地尔硫卓等)控制。

4.对于永久性房颤患者的管理:此类患者无论通过药物、电复律还是导管消融的方法均无法恢复正常心跳,首要管理策略为预防脑卒中。

对于长程持续性以及永久性房颤患者而言,预防脑卒中可通过抗凝药物及器(左心耳封堵术)两种方法。左心耳封堵术主要适用于高龄、口服抗凝药物有相对或绝对禁忌症(如出血、过敏)的患者,对于反复发作脑中风同时口服抗凝药物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尤为适用。近期,小编曾遇到1例58岁男性患者,持续性房颤20余年,反复发作脑梗且遗留肢体活动不灵及言语不利后遗症,同时合并高血压,平素口服多种降压药物后血压仍控制不佳(-/-mmHg),曾有脑出血病史,小编认为该患者具备左心耳封堵的强烈指征。

希望心律频道的这些内容能帮助更多的房颤患者实现更好的管理!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著名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yfbf/122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