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脑卒中大国,其中近80%为缺血性卒中。房颤是心源性卒中最常见原因,但我国缺血性卒中伴房颤患者的诊断率和口服抗凝的治疗率都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因此,为推进卒中医疗质量的改进,使更多缺血性卒中伴房颤患者能够得到规范的治疗,由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发起,拜耳公司独家支持的“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缺血性卒中伴房颤抗凝医疗质量改进项目(CSCA-SWIFT)”启动会于4月24日在重庆召开。
图:CSCA-SWIFT启动会盛况
CSCA-SWIFT将对整个卒中医疗质量的改进起到非常大的推进作用
CSCA-SWIFT启动会由中国卒中学会秘书长、中国卒中中心联盟负责人张茁教授主持,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项目发起人和负责人、医院董强教授致辞。董强教授表示,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已拥有接近多家联盟单位,希望通过CSCA-SWIFT能在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诊断率方面有进一步改进和探索,使更多患者得到规范诊疗。CSCA-SWIFT必将对我国整个卒中医疗质量的改进起到非常大的推进作用。
随后,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中心联盟张弗盈主任、中国卒中学会杨昕博士亦分别对CSCA-SWIFT项目规划、CSCA-SWIFT项目数据管理工作做了重点介绍。
CSCA-SWIFT正式启动
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医院徐安定教授(左),拜耳公司副总裁兼医学部总监郎志慧博士(右)分别代表中国卒中学会与拜耳医药保健公司签署了框架协议。自此,为期三年的CSCA-SWIFT项目正式启动。来自全国32家医院的代表们共同参与见证了该启动仪式。
图:医院代表合影
徐安定教授、张茁教授、郎志慧博士答记者问
会后,张茁教授、徐安定教授及郎志慧博士接受了中国医学论坛报等医学专业媒体及大众媒体的采访,现选取精彩解答内容以飨读者。
图:左起分别为徐安定教授、张茁教授、郎志慧博士
Q1: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的检出率可达20%以上,但中国的相关数据表明,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的检出率仅为12%左右。请问徐安定教授,您认为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徐安定教授:中国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的检出率较欧美发达国家偏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所致:一方面原因系欧美患者发病年龄偏高,因而更易合并房颤;另一方面原因系中国目前尚有8%-15%左右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未被及时检出,这部分患者有待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Q2:请问徐安定教授,您认为CSCA-SWIFT有哪些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您对该项目又有怎样的预期?
徐安定教授:首先,随着项目的推广,医生对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的重视程度势必会越来越高,例如之前提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相信随着医生重视程度的提高,此类患者的检出率亦会有所增加。
此外,目前发达国家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其院外继续接受抗凝治疗的比率可达90-95%左右,而在我国,患者院外继续抗凝治疗的比率甚至不足10%。究其原因,主要系医生对于华法林抗凝治疗后出血风险的担忧以及患者自身抗凝治疗信心的不足。然而,抗凝治疗是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治疗的基石,希望通过该项目的推广,能使医生及患者对抗凝治疗树立充足的信心。具体而言,希望项目开展1年时间内,全医院中,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的院外抗凝率增至50%,并在3年时间内能有进一步稳步提升。总之,降低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的卒中再发风险及死亡风险已经刻不容缓。
Q3:请问张茁教授,我国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的二级预防现状如何?
张茁教授:目前中国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的二级预防现状确实不容乐观。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已有大幅下降,但中国的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却仍在增速。然而,心源性卒中在脑卒中的防治中更是一个短板,无论是对于房颤的重视及诊断,抑或治疗方面,都有待规范。目前有充足循证医学证据的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系降压(A)+他汀(S)+抗血小板/抗凝(A)治疗。隶属中国卒中学会的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发起CSCA-SWIFT,旨在提高在心源性卒中,尤其是房颤患者的诊断、干预及治疗水平,使更多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获益。
Q4:请问郎志慧博士拜耳公司对于本次CSCA-SWIFT又有怎样的期待?
郎志慧博士:首先,作为一家具有多年历史的药企,拜耳一直以来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同时亦重视相关的学术合作。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发起的CSCA-SWIF旨在提高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的诊疗水平,拜耳公司同样致力于此。
徐安定教授:值得补充说明的是,之前拜耳公司曾致力于推广阿司匹林用于卒中患者的预防及治疗,使成千上万的卒中患者从中获益。今天,拜耳公司再次推动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其重要性堪比既往阿司匹林项目,我相信,CSCA-SWIFT最终会使更多患者获益,再次对拜耳公司在中国健康事业中作出的长期、积极的贡献表示感谢。
如何治了白癜风北京白癜风多少钱转载请注明:http://www.fbrmw.com/yfbf/1039.html